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向集群靠拢趋势。工信部在近几年相继发布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名单,集群化已成为全国产业发展整体趋势。近期,新一轮的国家级产业集群认定工作再次启动。
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数量不超过8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数量不超过2个,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
根据通知,按照自愿申报原则,由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划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申报主体,填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提交申报表中要求的佐证材料,报送至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受理申报材料并进行初审,组织实地抽查,在符合工信部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认定标准的基础上(西部地区可适当放宽),择优遴选发展水平居于细分领域居全国前列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荐至工业和信息化部。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此前两年已经认定了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前完成《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十四五”目标。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回应时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重点产业链发展中来。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也将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根据《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标准包括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高效、具有较强协同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绿色化发展水平、积极参与产业开放合作、具有较强治理和服务能力。
“这超出了此前工信部计划的‘十四五’期间目标,也凸显了国家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告诉,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突出的现象是数量多而平均质量仍有较多提升空间,创新动力(300152)和能力较弱,同质竞争严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专精特新”,但中小企业面临资源不足、服务不足、能力不足的内外部困境,使得抗风险能力和发展质量不高。在这个背景下,发展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是解决之道,通过转型升级、分工配合、创新发展等不仅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梳理发现,目前各省(区、市)着力推动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广东、山东、浙江等27个省份已经相继制定了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目标和培育办法,已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近400个,加快了区域产业集聚化发展。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速优质中小企业向县域转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推动县域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专业化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韧性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都向着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部署要求,释放出县域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赛迪顾问调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县域32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总数的25.6%,分布在全国769个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域总数的1/4),26城分布数量超30家,39县(市)分布数超14家。其中,聚焦制造、服务实体:制造业企业占比高达83.2%,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等领域分布企业数量众多。
孙文凯表示,目前县域集群整体上还是缺少高素质人才,风险资本也相对少向这些地区投放。接下来应当着力推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县域经济也要对人才、企业有吸引力,特别是在当下集群加速向县域转移背景下更显重要。此外,还要培育集群内龙头企业,促进更多的“竞合”分工,推动产学研结合,改革现有科研系统激励机制,推动研究和市场更多结合,推动建设更多研发型企业。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
原创文章,作者:创梦软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uangmengapp.com/archives/93709.html